自从开始规模化养殖,人工光照就取代了自然光照,光照对鸡的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光照对鸡最有用呢?光照有哪些作用呢?
一、光照可以促进产蛋性能的发挥。
光照,对家禽内分泌有调节作用。不同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更是具有直接的影响。禽类有两个光感受器:一是眼睛;二是下丘脑,光线刺激经视神经到达下丘脑。另外,光线也可以作用于松果体及下丘脑。下丘脑接受刺激后分泌促性腺释放激素,该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引起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发育的卵泡产生雌激素,促使母鸡输卵管发育并维持其技能,使母鸡鸡冠变红、趾骨开张等第二性征显现。雌激素还能促进钙的代谢,有利于蛋壳形成。排卵激素则引起母鸡排卵。
二、对蛋鸡生产有影响的几个与光相关的因素
1、光照强度:一般用lux(勒克斯)来标示,根据鸡只日龄不同,20-30lux是家禽养殖中通常采用的标准。由于光源数量、类型以及分布位置的不同,鸡舍里的光照强度差异是很大的。所以,要结合光源,运用科学的计算方式以及专业的照度仪进行测试,来确定鸡舍内灯光的高矮布局,间隔距离。
2、光照时间:不同的生长阶段,蛋鸡对光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且不同的鸡种,对光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相关标准可供参考
3、光色:人具有三种感受受体,所以具有三色视觉,合起来人眼能感知的可见光谱波长为400—760nm之间,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引起人眼对光色的感觉不同。而鸡的可见光波范围跟人眼能识别的可见光波范围是不一样的。鸟类是四色视觉动物。它们的四种视锥细胞能够让它们看到红绿蓝和紫外光。而不同的光色感知,也构成了蛋鸡对其的不同反馈。
随着国内蛋鸡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密闭式鸡舍大量出现,在最大程度地阻断了舍内与舍外环境的互通的同时,也对鸡舍内“小环境”的打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实现对舍内温湿度、通风换气量达到更精准的控制,一套分布均匀、照度合理、控制精准的人工光照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
就目前来说,人工光照几乎都是通过灯光照明来实现,我们用过的灯大致有几种:白炽灯、节能灯、LED(发光二极管)。
有人专门做了相关的实验,来判断那种灯更适合作为鸡舍照明的灯,LED的显色性和色温都要好于传统光源,尤其是放电发光的电功率频率越高,频闪效应越小,发光更稳定,减少鸡只视疲劳,保证正常生长发育。
4. 蛋鸡养殖用什么光谱?
给大家看一张图片,浙江大学老师亲自从0日龄开始,一直养到淘汰,所有的喂料,捡蛋都是自己亲手记录,产蛋曲线图如下:
大家看这个曲线的变化情况,不同颜色的LED光对鸡的刺激,得到的产蛋性能在前期存在明显的差别!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红光和蓝、绿光!这个结果,我们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了重复试验,又是1年多的时间0日龄开始到淘汰,得到的产蛋曲线图,几乎一致!红光波长能够促进鸡的性成熟,性激素的释放,充分发挥鸡的产蛋潜力!蓝光和绿光,相比较而言,刺激力就远远不够,甚至说是抑制,鸡的性成熟和性激素的释放。所以,回归到灯的光谱特点,大家再看看节能灯的光谱,红光能量是非常少的!远远低于白炽灯泡和暖光LED灯!所以说,从光谱的刺激作用角度,我们是非常反对使用节能灯的!另外,冷白,正白的LED灯同样不能使用,越白的LED灯,光谱里的蓝光比例越大!
5.使用纯红光来养蛋鸡效果是否就一定好?
红光,其实养鸡朋友应该很早就在使用了,有人用红色塑料纸包住灯泡,用人在灯泡上刷红漆,出发点最多的就是防啄,尤其针对个别品啄羽习性比较明显的品种。研究结果证实,红光对鸡的产蛋具有更优越的性能,但事实上,我们不建议一直使用,对产蛋后期影响很大!包括:鸡蛋的蛋壳质量下降,暗斑蛋增多;鸡偶尔站不起来;趴个两三天又恢复正常产蛋;最严重的甚至软骨病。
这些现象在排除其它营养因素后,就是红光养殖造成。如果是全封闭鸡舍,建议最好不要用纯红光LED,否则在养殖后期就有可能出现上述隐患。
蛋鸡用什么光谱好,我们的观点是,用红光比例加大的暖色就可以!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观点:生物配光。只要比例合适,就能充分发挥红光的优势,同时保留蓝光的作用!温馨提示:由于白光对禽类 刺激性、应激性大、临床上必须用暖黄色灯光,对蛋鸡、种鸡、肉鸡的生长速度或生产性能都有益处。建议:灯与灯距离3米之内可采用5瓦灯泡,3米--4米可采用10瓦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