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发生以来,农业农村部全面部署防控工作,果断处置突发疫情,优化防控处置措施,抓好市场供应和产业发展。
当前疫情发展态势如何?是否影响猪肉和猪肉食品的全?市场上会不会出现猪肉供给不足、价格上涨的问题?养殖户应该怎么办?在农业农村部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实验室主任李凤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等就这些市场热点进行了权威解读。
我国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可控,防控态势逐步向好,去年8月份以来,我国28个省份先后发生了111起非洲猪瘟疫情。杨汉春说,为了防控疫情,我国对疫情进行了排查和监测,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对疫情进行及时有效处置,目前已有九成的疫情按照规定解除了疫区封锁;禁止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等。不仅如此,还采取了生猪运输车辆备案、运输环节检查以及屠宰环节的检测措施,出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通过系统严密的防控,疫情总体处于可控态势。与去年下半年相比,近期疫情发生的势头趋缓,说明我国在控制非洲猪瘟疫情上采取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
下半年生猪出栏或减少 专家建议适当补栏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2018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我国生猪产能出现下滑。杨汉春说,生猪产能下降,必然影响今年,也可能到下半年生猪出栏减少,导致猪肉市场供给可能出现偏紧的现象。他说,尤其在发生疫情的省份和地区,养殖户、养殖场、养殖企业对疫情的不确定性还有很大的担忧,害怕疫情反复发生,不敢增加养猪数量。但杨汉春仍然建议广大生猪养殖企业和中小型的养殖户,要根据当地的情况,改善防疫条件和养殖环境,尤其是规模化养殖企业要提高生物安全水平。把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的危险降到最低。养殖户要根据时机去适当补栏,争取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杨汉春说,“当前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如果生物安全做得好,非洲猪瘟疫情能够控制好,养猪一定会进入盈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