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肌胃炎是近几年来发病比较猖狂的疾病之一。一般肉鸡多发,但近几年蛋雏鸡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腺肌胃炎的危害比较广泛:如减料、不长、生长缓慢、成僵鸡、造成免疫抑制,抗病力差、肝脏功能丧失。营养不吸收等,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腺肌胃炎的发病原因也是众说纷纭。说法比较多的原因之一就是霉菌毒素了,当然还有遗传因素、育雏舍温、湿度控制不合理等原因。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对养殖业的危害是比较大的,悄悄偷走了我们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严重危害养殖业发展。
鸡有两个胃,一个腺胃、一个肌胃。腺胃的功能:1.分泌消化液2.把食物从嗉囊转运到肌胃,因此食物并不在腺胃停留。肌胃的功能:1.贮存来自腺胃的食物2.食物在此进行初步的研磨和消化液的消化3.使食物进入肠道。
正常的腺胃体积小于肌胃,柔软鲜亮、似袋状。内部表面有很多乳头分泌消化液。肌胃则坚硬,表面有一层坚硬橙黄色易剥离的角质层,肌层厚而红润。当发生炎症的时候这种正常的生理结构就发生了变化。
从外观来看,腺胃体积增大如球状,失去弹性,腺胃乳头出现水肿、糜烂、甚至消失。肌胃角质层出现溃疡、糜烂、不易完整剥离。 临床上两个胃的问题同时发生的比较多,因此统称为腺肌胃炎。实际上这是两个病的总称。
那么临床观察什么样的鸡是有腺肌胃炎呢?
有腺肌胃炎的鸡采食量不跟天,大群均匀度差,因为出现炎症反应后,鸡有低烧的表现,所以发病早期个别的鸡会出现缩脖、打蔫、呆立,尖嘴等情况。另外胃对研磨大颗粒的食物的能力下降,不爱吃大颗粒,爱挑饲料在胃内不消化就直接进入肠道,导致饲料以原型排泄出来形成过料。有的较严重的还会拉鱼肠子样的粪便。
雏鸡就有腺肌胃炎多是垂直性传播或育雏室高温高湿的原因。可以解剖观察胃的变化确诊。同时鸡群有拉细条状的粪便。一旦确诊应立刻用药物控制否则容易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20天左右的鸡,鸡群中个体大小不一,腺肌胃炎的鸡群体重较轻,喙爪苍白、毛无光泽,头细嘴长,拉饲料便。
大鸡间的鸡相差较大,料粪比较严重,并有肠毒的症状了,此时单用治疗胃病的药效果已经不理想,要结合肠炎的药一起使用。
腺肌胃炎的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鸡舍温、湿度适宜,不饲喂霉变的饲料。定期的对鸡群进行控料、净槽,保证有足够的胃排空时间,增加胃肠动力,促进采食。早期预防以健脾胃、促消化、提升免疫力为主,同时配合使用肠炎的药物,补充鱼肝油,有助于本病尽快恢复。如果在发病的鸡群接种疫苗不能很好的产生免疫应答的情况发生继发感染病毒病的情况,可以适当添加退烧抗病毒中药辅助治疗。